王晓楼(1900—1968年)深泽县城内人。1919年,到天津师范学校学习。
1930年他在县初级师范代课,是他教育生涯的开始。1934年到山东福山县立师范当语言教员,后又到河北蔚县西合营师范任教。这期间他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投降行径,他利用讲学之际,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和反剥削、反压迫的革命思想。1937年6月,他转到北平,约集几个青年同乡专攻政治经济学和哲学。
“七·七”事变后,王晓楼于8月份即约同乡马建民、王焕如等从北京回深泽参加抗日救国会的工作。10月,吕正操领导的自卫军进驻深泽县开辟抗日工作。王晓楼带领儿女、侄儿王曼秋、王颖、王鲁、王瑜、王珂等9人参加了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,最小的王珂只有11岁。王晓楼家是大家族,本人又是教员出身,在当时很有影响。吕正操曾评价说:“他那时的功绩主要是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,带动了那一带地方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参加了革命队伍。”
1938年2月,在安国县加入共产党,以后历任安国县长、冀中军区抗战学院政治教员、冀中四分区党训班教育长、抗大二分校附属中学教务主任、冀中隆昌商店经理、华北贸易总公司对外贸易处处长等职。
全国解放后,王晓楼一直从事教育工作,曾任中央贸易部政治干校副校长、中央贸易部文化干校校长、对外贸易专科学校副校长。从1954年起,至逝世前一直担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。
他在教育战线工作很多年,忠实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方向,经常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,他自己以身作则,一直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身着布衣,每顿一个馒头一碗稀饭。有时工作过忙,勤杂人员替他打饭,问他买什么?他总是说:“吃饭不必讲究,你随便看着买吧。”他身为高等学院副院长,上下班坐公共汽车,从不讲待遇,不摆官架子,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。
王晓楼1958年后长期患高血压,昏倒过3次,几经疗养,但他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。除作行政工作外,还讲政治经济学,每年要写几万字的讲义,有时还把学生带到家里研究问题,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好评。
1968年2月14日,王晓楼正伏案编写学院的教育计划,突然心脏病发作,他安静地躺在工作椅上,悄然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