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 |   加入收藏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  
 人物传记
 建制沿革
秦代,县境属巨鹿郡汉高商八年(前199年),深泽为侯国,属中山郡。为“深泽”地免载于史
籍之始。
景商三年(前154年),中山郡改为中山国,辖深泽。汉武帝元朔五前(前124年),除深泽侯国,改为深泽县。
    西汉末,深泽县改称南泽县,隶涿郡。
 行政区划
秦代,县境属巨鹿郡汉高商八年(前199年),深泽为侯国,属中山郡。为“深泽”地免载于史
籍之始。
景商三年(前154年),中山郡改为中山国,辖深泽。汉武帝元朔五前(前124年),除深泽侯国,改为深泽县。
    西汉末,深泽县改称南泽县,隶涿郡。
当前位置>>首页
王葆真(1880?1977年)
信息来源:  发布时间:2015-12-14 07:25:19 浏览次数:

 

王葆真(1880—1977年)字卓山,又名凤玉,深泽县南营村人。
1902年考入保定农务学堂,勤奋攻读,1904年,直隶省选公费留日学生,王葆真以特优成绩入选。于1905年东渡到日本,入东京经纬学堂,不久即入早稻田大学,修政治、经济、英文、外史等课。
1905年秋,孙中山先生由西欧转道东京,宣传革命,王葆真毅然选定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路线,加入中国同盟会,在中山先生指导下,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。1911年回国在辛亥革命中参与组织滦州起义,他曾宣誓:“革命要能忘家”,从此不再回家。
1912年1月1日,中华民国成立,王葆真任顺直省议会议员。袁世凯在北京玩弄伎俩企图在清帝退位后,总揽国权,实行独裁统治。遂于1月赴南京谒孙中山先生,分析北方形势及袁贼阴谋,主张向北进军,反对南北议和,孙中山对他的建议表示赞赏,委为同盟会燕支筹备主任之职。
1913年4月8日,北京始开国会,袁世凯以种种手段收买议员以捞取选票,他授意一河南议员向葆真示意(当时王葆真为顺直省众议院议员),并邀以会面,被葆真严词拒绝。
1917年春,天津督军团在段祺瑞授意下,解散国会,葆真痛感军阀不可靠,亲赴上海建议孙中山建立革命武装,消灭封建军阀。并撰写《解决中国纷难唯一之真理》,由国会印发800册,书中写道:在当今世界潮流变移之际,社会主义勃兴之会,虽不同政治,亦有改为民主之趋向,况幅员博大,人口繁重之如中华,不施行民主政治,今后将不得一日之安宁。少有识者,皆知民主政治断不可更也。且中国政治败坏之结果,将及分割灭亡之祸,究其败坏之由来,皆为官僚政治之毒……。又续写了《论保障民主政治之施行》、《论已被帝国主义侵略之权利》、《论辛亥革命与军阀妥协的失败》、《论革命妥协与国民品性的堕落》、《论革命必牺牲已有、尊重人权》,对革命之成败做了许多精辟论述。
俄国十月革命成功,宣传废除沙俄与中国建立之一切不平等条约,引起王葆真的极大兴趣,他先后造访陈独秀、李大钊,探索苏联革命成功之经验,盛赞列宁“改造世界,勋功甚伟”。
1921年俄国旱灾严重,王葆真对俄灾报极大同情,首先倡议赈济俄灾,被选为干事长。于1921年10月写《赈济俄灾商榷书》申明:救灾恤邻,古有明训,人道互助,世所同情……四海之大,皆我胞与……。经他一番奔走呼吁宣传,捐物资约两列车之多。1922年夏,葆真代表赈会督运赴苏,苏联政府对此专函致谢。
王葆真积极建议北京政府改善对苏关系,建立邦交,并于1923年2月在北京国会正式提出建议案。于1924年提出对苏外交商榷书,痛斥军阀仰帝国主义之鼻息而甘当奴才,作帝国主义爪牙仇视苏联之愚蠢行为。
1923年10月5日,军阀曹锟导演了“曹锟贿选”丑剧,王葆真作为众议院议员,拒绝接受贿赂,并和李锡九、江浩两先生联名在《晨报》上声明,拒绝一切贿赂,使曹锟贿选的丑幕暴于天下。
1928年冬,南京成立立法院,王葆真被邀为立法委员。1931年,他再赴广州,任西南国民政府政务委员,他反对蒋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反动政策和对日妥协卖国政策。“九·一八”日寇侵入东北,国内群情激愤,掀起反蒋风潮,汪精卫和孙科主张与蒋合作,征求王葆真意见,王葆真义正辞严,断然拒绝。
1932年春,王葆真在上海联络各界组织东北义勇军后援会,是时,他生活困窘,常在上海街头露食菜饭。南京来人邀他出席立法院会议,出席一次,即许诺给薪膳费数千元。王葆真丝毫不为所动,拒绝说:“宁可和劳苦大众吃菜饭,不去蒋家做高官!”夏秋,他去广州、香港、澳门宣传抗日,援助东北义勇军。港澳报刊多载其讲演稿,他对冯玉祥同情抗日的精神大加赞赏,并于1933年春亲赴张家口与冯玉祥将军商洽抗日同盟,还电促方振武与冯玉祥合作。
1934年秋,王葆真至粤、港发表宣言书:斥责蒋介石媚日卖国。1935年上半年在九龙撰《敬告国人奋起救亡书》,揭露蒋汪合流卖国之阴谋,号召国人奋起自卫救亡。
1937年“七·七”事变后,国家危在旦夕,王葆真深为国家命运担忧,在天津致书宋哲元,使其下决心立即抗日。是年,日本当局遣人向王葆真致意,欲与其“合作反蒋”,并以河北省省长之职为诱饵,王葆真勃然怒斥说客,当即离津去徐州投李宗仁处,在李宗仁司令部任顾问。
1938年5月中旬,日寇包围徐州,王葆真随军突围,冒着敌机轰炸,日夜兼程行百数十里。经泗州、淮阴、绕泰州、上海、奔温州、株州而至汉口。时处抗战之处,各民主人士多被聘为政院参政员。王葆真于1938年7月6日参政会开幕后,常与中共董必武、邓颖超等人接触。从此,凡中共有所提案,王葆真即签名连署,极力赞助。并向国民党提议。
1940年,王葆真去洛阳面晤卫立煌将军和中共驻洛代表,席间王葆真致言:国共合作团结救亡,尚不足制服日寇。何况大敌当前,同室操戈,恐致两败俱伤……。卫立煌与中共代表对王葆真肺腑之言深表赞同,双方表示愿意合作抗日,希望王葆真电商中央。王葆真即电致李济深,邵力子两先生,得复电允他到武乡一行。是时,卫政奉蒋介石之命督师晋城,准备对八路军作战,卫实愿合作,王葆真即抱病赴武乡面会朱德、彭德怀和左权、晤谈团结救亡事。后促成朱、卫会晤,争得一时之和平,粉碎了蒋邦进攻晋南的内战阴谋。从此蒋对王葆真恨极,一面宣布撤其职权,一面遣特诱他反共即可官复原职,并可得款30万元,都被他一笑置之:“共产党明明抗日,为什么骂人家不抗日?”匪特恨甚,又在《大公报》上造他的谣,横加污蔑,甚至欲加谋害,卫立煌将军专程去重庆向蒋解释,始免于难。
王葆真被解除职务后,即赴西安,隐居西安黄龙山,友人劝他重返重庆,他婉言谢绝,坚持“贫贱不移,威武不屈”之节操。后又迁居河南南阳卧龙岗诸葛庵居住,以示心怀异志,不愿与蒋为伍。
1945年日军投降后,重庆筹开政协会议,各民主人士邀他参加活动,他应于振瀛之请,参加了民联,被选为干事,因此他得以与中共周恩来、董必武晤谈。
1946年1月政协会议上,首由周恩来、董必武推王葆真为公正人士参加军事考察团,后因蒋介石无和平诚意,考察团遂搁浅。是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,国民党特务冲击由各界民主人士召开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,殴伤多人。此后,民联推王葆真为代表参加政协各界后援会,调查事件真相,他愤慨呼吁缉凶严惩,两次出庭为民主人士申张正义,有人投寄匿名信,威胁要他撤出后援会,他置之不理,仍坚持斗争。
是年6月,王葆真由渝赴宁,促李济深和冯玉祥合作,联共反蒋,李、冯、王同时签名,以示决心为民主革命尽力,并转周恩来、董必武两代表,后又与李济深先生商洽于平津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事宜。晤叶剑英将军和徐冰,汇报于平津组建民促事,叶、李深表赞助。10月复去沪向李济深报告北方形势,并面晤周恩来,商议北方行动计划。周恩来给予经费相助,由于王葆真的活动引起蒋特跟踪,遂于是月赴粤转香港避难。
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,王葆真和李济深等进步人士,坚决反对蒋介石打内战。1948年1月,李、王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李济深任主席,王葆真任常务委员。当时他们制定的民革主要任务是做好军运工作,在蒋军中发动有识之士倒戈起义。1948年6月王葆真赴沪先后策动河南驻军王锡岭师长在河南新乡起义。与密友刘云昭共同策定张轸部在京口起义。策动上海副司令刘昌义在上海江湾率二万五千人举行阵地起义,策动孟绍廉副军长在徐州北起义。
1949年2月24日晚,王葆真被国民党上海警特逮捕,他在狱中机智地同敌人周旋,为掩护同案被捕者,自己甘心承担一切责任。他斥责蒋介石背叛孙中山遗训,祸国殃民,政治腐败,致使民怨沸腾,国无宁日。他申明自己遵照孙中山的遣嘱,为唤起民众,实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行动无可非议。他在狱中挥笔写下几十首诗,编为《黑狱诗》抒发了不屈于黑暗的斗争精神。王葆真的五弟王生山(当时系国民党中央银行秘书)将王葆真被捕受审之情节载报公诸于众。世人大哗。又经周恩来、李济深在南京斡旋营救,李宗仁代总统令将王葆真一案上解南京发落。当时蒋介石虽已下野,仍暗中指示上海汤恩伯、毛森之辈,对抗李代总统之令,欲对王葆真密判死刑。始因他系有名望之民主人士,一时又无确实之证据,才不便对他下毒手。直到上海解放,王葆真得以重获新生。
新中国成立后,王葆真历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、河北省政协委员、河北省政协委员会副主席、河北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、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、第三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。她工作勤恳,一丝不苟,并致力于河北省治水之研究,提出不少学术性治水建议。
1978年1月在北京逝世,享年97岁。
设为首页   |  加入收藏    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版权所有
    
深泽县人民政府©版权所有   冀ICP备13019800
深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   365投注平台信息中心建设并维护   TEL:0311-83522159
  网站总访问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