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敬之(1909—1983年)深泽县后马里村人,中国共产党员,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。
孙敬之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,从小酷爱读书,早年就学于保定育德中学。在该校革命思潮的影响下,萌发了读书救国的信念,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。在校学习期间即兼任平民学校教员。1933年北师大毕业后,先后在泊镇师范、天津女中、宣化中学任教,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在束鹿担任《呼声》杂志主编,冀北中学教员,安平县抗日政府秘书。1939年组织派他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学习,后留校任教,继续他的教育生涯。
华北联合大学是华北敌后根据地最高学府,在一无校舍、二无教材的情况下,孙敬之为培养革命的专业人才,亲自创办了该校的史地系,并编写数十万字的教材,为该校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1949年,北京和平解放后,华北联合大学迁址北京,并改名为中国人民大学,决定各科系都要开设经济地理课。这是具有开创性的课程建设。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,编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经济地理学讲义,这是在新中国第一个确立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和内容的地理讲义。被教育部指定为各高等院校的参考教材,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。同时,在他的主持下还编写了中国经济地理、自然地理等地理教材,为地理学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。他还先后招收研究生班多届共培养出几百名经济地理专业人才。
195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,编写《中华地理志》,其中经济地理部分就是由孙敬之主编的,他对这项工作严肃认真,组织一些同学从实地调查入手,按全国十大经济区编写出十一个分册,共计四百多万字,在1954—1958年陆续由科学出版社出版,它第一次向全国及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面貌及建设成就,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的重视,并被一些国家翻译出版。
1953年,孙敬之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地理学会会议,会上他宣读了《中国地理学发展简史》的学术论文,受到国际朋友的欢迎。1955年底,他再次做为代表团主要成员之一,前往印度阿里迦参加国际地理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,会上宣读《食物来源与人口增长》论文,受到与会者的重视,并当选为国际地理学会副主席。
自1949—1959年,他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和党组书记,曾组织过多次学术讨论会。他对旧地理学中的一些形而上学观点进行了批判,同时对经济地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等问题欢迎大学争鸣,他自己带头写了《论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》和再论、三论《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》、《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》等多篇论文,大大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气氛。在学术上他坚持自己的观点,主张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配制的,五十年代是他教学科研工作的黄金时代,他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,挤时间写出了近百篇论文,如:《论经济区划》、《斯大林论地理科学》、《中国的人口和民族》等都是有很高价值的科学论文。
1966年他应兰州大学之请,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之身,毅然举家西迁,决定为建设祖国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后半生。他出任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,到任不到一个月即率队赴河西走廊的高台县去搞农业区划,他描绘了河西走廊发展蓝图,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种植设想,他兴奋极了,表示要埋骨于黄土高原。不想“文革”十年动乱剥夺了他工作的权利,他的身体也被搞垮了,严重的心脏病几次使他处于危境,他只好转到石家庄离职休养,病情稍有好转,他就早起晚睡翻材料做卡片,他相信科学知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。他总是对人说:“一天没有点新收获,总觉得茶饭无味。”他对时间看得极贵重。
1979年他抖擞精神重回北京,出任中国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会理事长、北京人口学会会长、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等职。并到北京经济学院负责筹建人口研究所的工作。只用极短时间他就创办了学术刊物《人口与经济》。1980年在他70高龄之年,还招收3名研究生,培养他们成为人口专业人才。在繁忙的工作中,他挤时间撰写了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》、《从人口地理看计划生育》、《中国人口的分布》、《中国人口与国土资源》、《世界外籍工人的概况及来源》等多篇论文,积极为国家解决人口问题提出建议,他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,每天的时间总是拍得满满的。
为了填补中国人口科学领域的空白,教育部任命他担任主编,组织领导了《中国人口》丛书、《中国省区经济地理》丛书、《经济地理理论》丛书等科学著作的编写工作。其中《中国人口》丛书和《中国省区经济地理》丛书都是按省、市、自治区各立分册连同港澳共计32个分册,约一千多万字的宏篇巨著,作为主编,他潜心研究,提出了这几部丛书的编写原则和指导思想、体系内容的具体编写提纲 。经他呕心沥血的努力,几套丛书已分别由中国财经出版社、新华出版社、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。
此外,孙敬之自己还有一个庞大的编写计划,即整理出版《经济地理论文集》、《人口地理论文集》、《人口地理学》、《中国人口地理》及《人口史话》、《人口杂谈》等,这些著作和文集虽然在他逝世前没有写完和整理完,但都已初具轮廓。他的晚年是拼命与时间竞争,与生命挑战,向祖国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智慧。他最后在医院中,仍继续他的编写工作,他对医生说:“再给我两年时间吧,等这套书编完,我就会心安理得地死去”,他每天都为自己未完的事业继续奋斗。
1983年8月19日,在孙敬之正热衷于著述和创作,还未完成他的编写计划时,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,他带着依恋的心离开了他终生热爱的教育和科研岗位。